近日,我院介入科与肿瘤二病区合作完成了1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手术顺利,成功缓解晚期肺癌患者右上肢肿胀的情况,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治疗手段也填补了我院该项技术空白。
术前
术后
中年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3+月,加重2天”于2023年10月9日入我院治疗。住院期间经左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肺腺癌并淋巴结转移。于是转入我院肿瘤二科行肿瘤相关治疗。
患者既往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史,住院期间患者发现右上肢肿胀,范围累及整个右上肢,肿胀程度逐渐加重,皮肤张力增高。右上肢静脉超声提示:右侧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遂后经我院介入科会诊并行右上肢静脉及中心静脉造影示:右侧锁骨下静脉近心端及头臂静脉明显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远心端继发血栓形成。
术后介入科与肿瘤二病区展开讨论,讨论中介入科各级医师认为该患者现阶段因右侧锁骨下静脉及右头臂静脉闭塞并继发血栓形成,若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两方面后果:1、患者右上肢进行性肿胀,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会累及上腔静脉,从而导致右侧颈部、脸部等区域肿胀,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视乳头水肿和脑水肿等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2、由于近心端中心静脉闭塞,整个上肢的静脉系统由于血液瘀滞,加之患者具有多重高凝血因素的风险,患者右上肢血栓范围会逐渐增多,最终累及患者整个右上肢,这会使得手术难度巨大并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患者的治疗刻不容缓。
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首选干预治疗方式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费用较低、无需全麻、术前准备时间短、患者舒适性较好、接受程度较高等特点。我院介入科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对该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留置导管溶栓术”,该手术为介入科的四级手术,需要拥有经验丰富的介入科专科医师来操作,静脉系统的开通较为复杂,稍有不慎会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血栓脱落致命性肺栓塞、支架滑脱至心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和家属一致同意该治疗方案。
完善各项术前评估和准备后,介入科韦运豪主治医师、熊伟主治医师、朱海副主任医师及李衡住院医师等对患者进行上述手术方案的操作。术中将导管成功通过闭塞段血管,再次造影明确闭塞段长度、宽度及锁骨下静脉远心端血栓情况。
经过测量确定优先使用球囊进行狭窄段静脉预扩张,在韦运豪主治医师、熊伟主治医师及朱海副主任医师的合作下对闭塞段血管反复扩张数次,再次造影见闭塞段血管较前改善,但靶血管区狭窄程度仍约80%,根据国内外专家指南共识,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闭塞血管段发生弹性回缩或残余狭窄>30%时,具有进一步行支架置入术干预的指征。
DSA引导下精准定位释放支架成功,再次造影,头臂静脉闭塞段开通,血流可顺利回流至上腔静脉,但右侧锁骨下静脉远心端及腋静脉可见血栓形成,遂予以留置导管溶栓治疗。
术后3h,患者右上肢皮肤张力明显缓解,术后24h,右上肢肿胀明显缓解。
术后第2日,右侧锁骨下静脉血栓范围明显缩小,右上肢肿胀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