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医生的智慧和勇气来做出生死抉择。这是一位患者的真实故事,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医学故事,也是我们医院团队的决心和专业的体现。
就诊背景
患者小李,31岁,是一名公司职员,2个月前发现咳嗽、咳痰,以为是“感冒”,自服感冒药,症状稍有缓解。不久,患者咳嗽时感气促明显,在当地多次就医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于是来到市公卫中心,当患者来到医院时,患者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咳嗽不止,明显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夜晚端坐,无法入睡,而且患者心情焦虑,生活陷入困境。
医疗诊断
次日,通过结核科、ICU、气管镜、麻醉科、影像科多学科MDT讨论,发现气管明显狭窄,且有气管内新生物阻塞的情况。
此时医生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选择:是冒着风险进行急诊手术(气管镜介入手术),还是先行气管插管?
第一种方式:急诊气管镜介入手术,采取肿块热消融术或者放置支架,把气管撑起来,改善患者通气。但是,这个手术存在多个挑战和风险,包括患者体位难以平卧、通气困难、肿块临近主动脉、缺乏增强CT信息、以及对新生物性质和出血风险的不确定性。可是,如果不手术,患者的通气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更严重的是气管新生物可能会破裂导致出血。
第二种方式:气管插管,先保证通气,再找病因。但是插管容易把气管内肿块插破导致大出血。插管时如果没有越过这个肿块,通气效果还是不好。如果不找到病因,解决梗阻的根本问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不好。
尽管面临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医生们仍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此时,气管镜和麻醉团队,考虑患者年轻,身体有一定抵抗基础,患者意志力强,面对积极向上的生命,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选择采取“气管镜探查+肿块介入热消融术”为患者急诊手术。
团队行动
1周以后,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气管镜,我们发现肿块已经大部分消退,予清理肉芽组织,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咳嗽明显缓解,也可平卧入睡。
术前
术后1周
康复与希望
这位患者的康复不仅代表了医院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更是一种对生命顽强的赞颂。患者如今充满希望,他的生活重新获得了光彩。这也突显了医疗团队的专业判断和对患者生命的承诺。
信仰与坚持
我们坚守救死扶伤的使命,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挑战,都将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