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们中心积极推进建设再次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民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和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公立医院改革和国家扶贫为契机,适应形势,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奋力拼搏,继续保持中心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工作目标
(一)医院品牌战略。完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创建;完成职业病综合大楼和乌当分院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省市共建贵州省传染病医院;完成贵州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创建;开展全省传染病医院联盟和贵阳市呼吸疾病及传染病防治集团;组建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分子诊断实验室,打造市级重点实验室;成立贵阳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
(二)专业设置及其结构。整合健全专业设置,增设感染病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传染病科、尘肺科、传染病ICU、体检中心、眼科、精神科门诊等;健全完善监管病房的建制和管理。强化专科发展,强化亚专科建设,创建亚专科特色。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检验科力争列为贵阳市重点专科;职业病科力争列为贵州省重点专科;感染科力争列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三)医疗技术。各院区临床、医技科室全面、常规、独立开展三级甲等医院必备诊疗项目,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独立开展三级甲等医院规定一般和重点诊疗项目;引进和开发尖端技术,力争引进和开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2-3项,开展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不少于5项;加强专科建设,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争创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重点科室聘请1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担任“首席医学顾问”;加强危重、疑难疾病的救治工作,重症监护病床达50张;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
(四)人才培养、人力资源配置。培养2-5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非感染病学科带头人;培养5-10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感染病特色突出的感染病专科人才;引进中心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主任医师1-3名、副主任医师1-5名。根据中心业务发展需要,至少引进或培养博士1-2名,硕士10-15名。
(五)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每年完成医学生及进修生教学任务。每年接收医学院校临床实习生50-100名。加强临床教研室基础建设,充实教研人员,做好教学工作,实行教研与临床相互促进提高;每年承担4-5项市级以上研究课题,争取更多的院外科研基金(包括横向途径)资助;“十三五”期内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争取省级科技进步奖;“十三五”期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0篇/年。
(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及基础建设。整合中心的所有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实现多院区信息系统的一网化,包括内外网的有效、安全的融合。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完善中心网站的建设,向全社会提供系统信息化服务;完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同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将达到5级,实行办公网络自动化。按照绿化医院建设标准,完成乌当分院建设,期末三个院区固定资产总值达10亿元;建设职工之家,完善职工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备、急救设备的配备。有计划地逐年更新专科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加强设备管理,健全医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大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检查全部实现网络化巡查和智能判断,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九)各项指标。次均门急诊费用逐年下降;药占比达到上级行政部门要求;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死亡率<1%;甲级病案率≥95%;期末开放床位数达到1500张,床位使用率不低于70%。
二、工作措施
(一)以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标准为指导,全面加强医院建设。
(二)狠抓行风建设。
(三)加强医院文化宣传教育建设。
(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注重人才兴院重点战略,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六)开发高端技术为目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七)加强质量管理为重点,确保病人安全。
(八)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
(九)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实施中心精细化管理。
(十)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主体,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